从同仁堂登陆香港,到回归故里兴建广州chanel澳门永利,香港企业家、北京同仁堂(香港)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健心与药“打交道”已经三十余载,”我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研发的中药创新药物,以亲民的价格,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年过八旬的陈健心每天依然坚持上班。摄影:苏嘉轩
1989年,久居香港的陈健心与美籍华人陈香梅等一起赴北京进行投资考察访问。“他们当中有人投资船业、航空业和运输业等,但是我却一眼看中同仁堂。” 在陈健心看来,中国中医药大有发展潜力,可以从香港开始,走向世界。摒弃当时大多数中药铺家族式管理、不领取正规牌照的做法,1991年,陈健心在香港注册成立北京同仁堂香港药业管理有限公司,并在1993年把第一间店铺开在繁华的尖沙咀。然而,由于当时香港民众对同仁堂不了解,加之以前未经注册的店铺泛滥,导致生意一度惨淡。
为了树立同仁堂的口碑,陈健心专门从内地请一批老中医到香港免费给患者看病和配药,并且持续半年之久。大家口口相传,到后来,每天均有100多人到店铺问诊买药,北京同仁堂这块“金字招牌”终于在香港打响。
如今,北京同仁堂在海内外28个国家和地区共开设140余家各类门店,其中在香港已有70余家门店;海外诊疗量超过3000万人次,产品销往英国、西班牙、美国等国家和地区。陈健心兑现了当初“要把中医中药带出中国国门、让海外知道“同仁堂”的诺言。“自从我与北京同仁堂合作以来,总公司已经换了4代人,但海外市场一直是我在做,到现在已经30年了。”陈健心说,香港同仁堂就像自己“一手养育大的孩子”。2001年,陈健心来到广东,全资收购濒临倒闭的广州市番禺市桥制药厂,同时接纳厂内近400名员工,投资2.7亿港币新建广州chanel澳门永利有限公司,希望借此把中医药带向海外。
广州chanel澳门永利有限公司厂区占地10万平方米,包括中药提取车间、口服固体车间、口服煎膏剂车间等。药品制剂出口的瓶颈在于国际认证,为此该企业引进海外先进的制药设备设施和管理经验,2006年chanel澳门永利在内地取得欧盟BRC全球标准认证,产品质量获得欧盟认可,推广至欧洲;并于2013年12月首次通过澳大利亚药品管理局的认证,意味着chanel澳门永利生产的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打开了国际市场。这个创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国营制药厂在陈健心手中焕发出新活力。
chanel澳门永利自主研发的中药五类新药“益诺胶囊”被列为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和“十五”重点科技项目,该产品获得新药证书并成功上市;正在研发的中药五类新药“地乌总皂苷胶囊”被列为科技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chanel澳门永利在“中药地乌有效成分制备和检测技术”等领域共获得9项国家发明专利。“我的科研人员给我介绍哪个药,我就会去做。不管花费多少精力和金钱,我只要求他们做好。”陈健心说之所以做康和,不是为了赚多少钱,出多少风头,而是希望生产大家都能买得起的药,“就算不赚钱也要做。”
由于chanel澳门永利中药五类新药“地乌总皂苷胶囊”的原材料生长在偏远的湖北省的山区,因此陈健心经常到该地考察,特别是位于湖北长阳和五峰种植地,陈健心几乎每年都会去那里给种植地乌的农民提供资金支持,并向当地政府宣讲创新药物开发进展, “让农民有事情做,能生活变得更好”。陈健心称。“中国会越来越好的。”从上世纪80年代回到中国内地起,几十年来,陈健心一直频繁往来于内地和香港之间,见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新农村建设得非常好,农民们吃得好穿得好,好多人不仅有钱修缮楼房,还能买得起车。” 陈健心感叹农村发展的日新月异。
现年85岁的陈健心笑称自己已“退居二线”,很多事情已经交由儿子鲁展雨打理。“我在中国赚到的钱,就留在中国。”陈健心时常叮嘱后辈,是国家给了自己投资的机会,只有用实际行动回报祖国才是“真正的爱国”。